close

  “你是記者啊,你來採訪我們徐主任啊?”11日下午兩時許,記者來到南京市秦淮區龍王廟社區活動室,和社區主任徐水蘭還沒說上幾句話,旁邊兩位老大媽倒聞聲圍了過來。
  “你要好好表揚一下我們主任呢!”68歲的邵桂蘭張口就誇,“我住在這個社區,退休以後,真的一點都不寂寞。星期一,唱歌;星期二,打腰鼓;星期四,跳舞……玩得開心呢。這都是我們主任搞起來的,她這個人哦,在我們社區十幾年了,真的是有責任心、有愛心、有恆心……”
  “我也要說兩句!”66歲的杜梅華著急地搶過話頭,“我們這是個老舊社區,住戶有‘三多’:老人多、殘疾人多、困難群眾多。好在我們徐主任辦法多,就說我家那個小區吧,老人有‘紅絲帶’鄰裡服務,晚上有義務巡邏隊巡邏,物業嫌錢少撤走後她幫我們搞起‘小區自管會’……我們住在這兒舒心得很!徐主任家住在江北,每天上班在路上就要花三四個鐘頭,有一年她想到離家近一點的社區參選,我們好多居民都哭了,社區一個叫王鳳蘭的老人,要拿出一間房給她免費住,就是不讓她走!”
  “兩位姐姐,饒了我,快去打鼓吧,回頭我還要找你們聊聊鄰裡節的事呢!”徐水蘭嗔笑著打斷了她們。
  鄰裡節?“今年是我們社區第十個鄰裡節,要好好張羅一下呢!”徐水蘭轉過臉向記者解釋。
  說起這鄰裡節,當年便是徐水蘭發起辦的。那是2005年春節後不久,徐水蘭在和居民聊天時,聽說一直沒見到一位80歲的老人下樓。老人是位孤寡老人,徐水蘭趕緊跑上門去,發現老人病了,幸虧她及時送醫才未釀成大禍。
  社區有4300戶居民,互相之間大多不認識。能不能搞個鄰裡節,讓大家增進感情呢?徐水蘭試著把她的想法跟一些居民商量,沒想到立刻得到積極響應。下轉A2版
  上接A1版當年3月,第一屆鄰裡節便以“百家宴”開場了。至今鄰裡節已連辦九屆,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,一屆比一屆出彩。今年恰逢第十屆,當然更要好好策劃一下。這不,元宵還沒過,徐水蘭便操心起這事來。
  當天下午,按計劃徐水蘭還要去探望幾戶老困難戶。雖然節前對這些特困人群才慰問過,“但這幾天我們社工都是一家一家跑,元宵前得把全社區所有特困戶全跑一遍。”徐水蘭說,雖然不是每次都能給他們帶去財物支持,但社區有人上門與他們聊聊,居民們也是很歡迎的。
  周宇紅家住火瓦巷3號樓。一進門,徐水蘭便將幾張百元鈔票塞到周宇紅手裡,“這是我的一點心意。”“蘭姐,這不行!”周宇紅死活不肯要,“這幾年你自己給我幾千塊錢了,你也不富裕啊,我過意不去!”徐水蘭推著她一起走進房間。記者看到,房間里除了兩張床、一張破辦公桌外,別無他物。周宇紅瘦小病弱的丈夫此刻正斜卧在窗邊搭的小床上。他的床前擱著一隻氧氣瓶。
  “我們主任,真是個大好人啊!”周宇紅哽咽著向記者介紹起她和徐水蘭的結緣。那是2011年4月,原本靠賣滷菜生活的一家人,丈夫患上肺結核,剛上大學的女兒又因乳腺腫瘤開刀,就在周宇紅幾近絕望時,徐水蘭找上門來,及時為她家申請了3份低保。此後,又在社區為她家發動了募捐。這幾年,周宇紅一直是徐水蘭的重點關照對象。
  “去年,他又患上了惡性腫瘤。如果不是蘭姐給我的支持和幫助,我真不知道怎麼辦了。”說著說著,周宇紅熱淚流淌……緩過情緒後,周宇紅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:“因為我們主任,我覺得日子還是有奔頭的!”
  這一刻,記者已被深深打動。
  本報記者 杭春燕
  本報通訊員 李一非  (原標題:“小巷總理”辦了十屆“鄰裡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gynzk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